预防大于治疗 ,定期检查疾病早知道

身体无小事   健康是大事

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这些高危人群要警惕!

首页标题    健康常识    养生保健    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这些高危人群要警惕!
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浙大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
联合医院糖尿病教育委员会
将于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开展义诊活动
(具体信息见文末通知哦)
 
在义诊活动开始前
我们先为大家科普一下

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

01

我国一亿多人患糖尿病

知晓、防治的人不到一半

 

根据IDF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5.37亿人,我国有近1.41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然而,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防治率及控制率不足50%。

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它可能在患者身体不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02

哪些人

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呢?

 

下面是一些可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的因素,了解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家族史

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患病风险会增加。

 

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年龄

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45岁之后。

 

种族

某些族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包括非洲黑人、非洲加勒比人和南亚人。

 

缺乏运动

体育活动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

 

妊娠糖尿病

怀孕期间曾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03

如何降低

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

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

 

运动

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监测

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如果您有任何这些症状或属于高风险人群,请咨询医学专业人士。

04

糖尿病患者还需

关注并发症

 

很多新诊断糖尿病或者糖龄比较小的糖友,一开始关注的重点大多是如何控制血糖,认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大事。

然而随着病程的延长,就要考虑到并发症的事情。我们常说糖尿病危害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等。

如果对这些并发症置之不理,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很多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通常很难逆转,因此我们需要强调尽早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

05

2型糖尿病的

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使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展速度及危害显著增加。

因此,科学、合理的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并在有适应症时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在此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表格供参考。同时也要提醒一句:具体的患者管理指标,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6

关于糖尿病常有哪些

认知误区?

 

 

打胰岛素一定会上瘾?

Q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时候胰岛素治疗只是疾病的一个“过渡时期”;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也不是胰岛素“上瘾”,而是病情需要。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降糖方案,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应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

 

无糖食物就不影响血糖?

Q

所谓的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剂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这些甜味剂是低热卡糖或不产热卡糖。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仍然都是粮食做的,这些食品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为此,这类食品仍然应计算入总热量范围内,不能吃太多

 

糖尿病患者运动量越大越好?

Q

过度、过量运动会增加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还会导致其他运动伤害。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50%~70%,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健步走、太极拳、骑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

 

来源:邵逸夫医院 内分泌科

作者:朱伟芬


链接:戳图↓

2023年11月11日 16:06
浏览量:0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Email:571jkw@qq.com

 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健康知识,避免被“错误认知”,甚至一些“健康谣言”所误导,了解健康,认知健康,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