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于治疗 ,定期检查疾病早知道

身体无小事   健康是大事

腋窝摸到一颗小疙瘩,不痛不痒,最后竟是癌!

首页标题    体检中心    体检常识    腋窝摸到一颗小疙瘩,不痛不痒,最后竟是癌!

最近,徐阿姨(化名)遇到一件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

去年年底,她无意中发现右侧腋窝长了一枚蚕豆大小的结节,不痛不痒,因为正好忙于装修新房,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未在意。不想腋窝的结节越来越大,于是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乳腺外科就诊。

 

“医生,你说是不是我平时太累了,手用得多,腋窝下有点发炎啊?”徐阿姨问道。

 

经过查体后,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敏感性告诉医生情况并不简单,于是医生对徐阿姨说:“你这个得进一步检查,要看看是不是乳腺癌。”

 

“乳腺癌?不可能,不可能,我身体一直很好,每年都坚持做体检,乳房一直都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我只是腋窝有点肿,怎么就扯到乳腺癌了呢?”徐阿姨连连摇头,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带着疑惑,徐阿姨完善了针对乳房的各项检查。可检查结果却令人更加不解,超声和X线摄片检查均未发现乳房里有可疑病灶,只有MRI发现左侧乳房靠近腋窝处有一小片区域结构紊乱。

 

徐阿姨看着报告

也有些不安

腋下长的这个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解开谜团,徐阿姨接受了腋下肿块穿刺活检,穿刺病理结果:转移性癌,免疫组化提示乳腺来源,这份穿刺病理结果的出现使徐阿姨的病情离真相更近一步了。后续又进行PET-CT等检查,排除了其他的来源,目标直指乳腺。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徐阿姨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腋窝淋巴结是乳腺转移性癌,而她的乳房里却找不到癌病灶呢?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乳腺恶性肿瘤——隐匿性乳腺癌

 

什么是隐匿性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为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主要表现,而临床体检及乳腺X线及超声均未发现乳腺内原发癌。少数病例是在身体除了乳腺的其他部位发现转移癌。

其发病率仅占乳腺癌的0.3%~1.0%。隐匿性乳腺癌因其“隐匿”的特点,因此临床误诊漏诊率高。

 

隐匿性乳腺癌有哪些表现

由于乳腺病灶比较隐匿,在检查时很难发现原发病变,临床表现常常以腋窝无痛性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不过当淋巴结转移侵犯到神经系统时,患者也会出现局部疼痛或放射痛

 

如何检查出隐匿性乳腺癌?

诊断隐匿型乳腺癌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进行确诊

但绝大多数隐匿性乳腺癌,在B超和钼靶上见不到明确的结节,MRI及PET可提高诊断率,肿块淋巴结活检可以明确病理,但这都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进行诊断,因此建议大家一旦发现乳房异常,及时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乳腺癌呢?

 

谢树夺主任医师建议:我们可以在家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自己用手指检查乳房是否存在无痛性肿物、结节以外,还可以顺便检查一下腋窝、颈部和锁骨上这些部位。一旦触及到腋下包块,也不必过度惊慌,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一般40岁以下女性建议每年进行至少一次乳腺B超筛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1~2年增加一次钼靶检查。有条件的可以定期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查。

 

一分钟学会乳房自检

月经正常的女性最好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自查,这时比较容易发现病变;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检查。

 

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除了乳房,还要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挤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光养成自检的好习惯还不够,仍有可能因个人手法不正确而贻误病情。

建议20~40岁的女性每3年到医院做一次乳腺检查,40岁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每年检查一次。

 

左手上举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

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卧平躺下来,左肩下放一个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重复“触”的方法,检查两侧乳房。

 

-邵逸夫医院 肿瘤外科

来源:邵逸夫医院公众号


 

链接:邵逸夫医院体检中心

 

2024年4月17日 16:18
浏览量:0

☆ 健康管理到底是在管理什么?或许它管理的不仅是身体的状态,更是对健康意识的唤醒,是对生活方式的关注,是对疾病前兆的预警,是对个体整体状态的理解和干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Email:571jkw@qq.com

 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健康知识,避免被“错误认知”,甚至一些“健康谣言”所误导,了解健康,认知健康,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