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于治疗 ,定期检查疾病早知道

身体无小事   健康是大事

血脂高有什么症状表现?怎样降血脂?

首页标题    健康常识    养生保健    血脂高有什么症状表现?怎样降血脂?

血脂包括血里面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的总称。其中和临床关系密切的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我国居民血脂情况是不容乐观的。近30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群高血脂的患病率明显的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显示,我国高血脂的患病率在40.4%左右。

高血脂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血脂升高,有没有什么症状?

1、高血脂的危害

  • 血脂升高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血管的斑块,引起冠心病、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其中胆固醇是ASCVD最重要、且有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不幸的是,据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脂的类型正在向高胆固醇血症发展。
  • 甘油三酯(TG)的升高也会导致ASCVD的风险升高,而且TG大于5.6mmol/L时,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大大的增加。
  • 2、血脂升高,有没有什么症状呢?

  • 血脂升高的危害这么大,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症状或者表现,可以给人提示,来预防高血脂的危害呢?
  • 很遗憾的是,高血脂并没有明显症状。除非高血脂时间久了,出现血管斑块,引起临床症状了。不过这个时候,危害已经出现了,预防的意义已经不大。
  • 当然有些家族性高血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素瘤。比如腱黄瘤、手臂发疹性黄瘤、结节性黄瘤、掌黄瘤、眼睑部位的睑黄瘤。
  • 如何降脂?

    高血脂的危害很大,如果检查发现血脂高,那么就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将血脂降到正常范围。有研究预测,2016-2030年,开展调脂治疗,可以避免970万的急性心肌梗死和780万的脑卒中事件,避免340万的心血管死亡。

    如何降脂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降脂药物的治疗。

    一、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干预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

    1、在饮食方面

  • 主要是减少饱和脂肪酸以及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包括内脏、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建议每天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小于300mg。
  • 同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类、水果、蔬菜、豆类等。
  • 2、控制体重

  • 肥胖是血脂代谢异常的中药危险因素。肥胖患者应该减肥,逐渐将体重降到正常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运动、每天减少能量摄入等方式。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Kg/㎡)有利于血脂的控制。
  • 3、坚持锻炼

  • 建议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而且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 4、戒烟

  • 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有利于预防ASCVD,并且可以升高对人体有利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5、限制饮酒

  • 对于饮酒,过量饮酒肯定是有危害的,这是明确的。对于少量饮酒,有研究发现,即使是少量饮酒,戒酒后对于心血管疾病也是有好处的。
  • 对于高甘油三脂的患者来说,即使少量的饮酒也会导致甘油三脂的升高。
  • 二、调脂药物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1、他汀类

  •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主流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通过限制胆固醇合成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 除了降低胆固醇外,还具有稳定血管斑块、抗炎等作用。因此,对于ASCVD患者来说,他汀都是必须长期服用的药物。
  • 中等强度的他汀可以降低LDL 25%-50%,可以降低甘油三脂7%-30%,升高HDL 5%-15%。
  • 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依折麦布可以抑制肠道对于胆固醇的吸收。可以单独用于降低胆固醇,也可以和他汀合用于那些使用了他汀,但是LDL依然没有达标的ASCVD患者。
  • 3、PCSK9抑制剂

  • 是一种新型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降脂效果很明显。是降胆固醇药物里面核武器般的存在,缺点就是价格太贵。
  • 4、其他将胆固醇药物

  • 其他降低胆固醇药物还包括: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中药降脂药,比如脂必泰、血脂康等。
  • 降低甘油三酯药物:

  • 主要有3种,贝特类、烟酸类、高纯度的鱼油。
  • 总结:

  • 血脂高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很多人高了也发现不了。有些人发现之后,对人体的伤害也出现了。
  • 应对的方法我以为一方面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另一方面,就是要体检,可以每个1年或者2年检测一下血脂指标。
  •  
  •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0年10月25日 19:09
浏览量:0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Email:571jkw@qq.com

 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健康知识,避免被“错误认知”,甚至一些“健康谣言”所误导,了解健康,认知健康,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