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于治疗 ,定期检查疾病早知道

身体无小事   健康是大事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去医院?杭州医疗资源储备情况如何?权威解答

首页标题    健康常识    健康资讯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去医院?杭州医疗资源储备情况如何?权威解答

Q1.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去医院?

答: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需要就医。
 
  • 服用退烧药后仍发烧超过38.5℃,并持续超过3天;
  • 呼吸困难或气促;
  •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 儿童出现嗜睡、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
  • 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或者腹痛、阴道流血、流液等症状。

    Q2.当下,杭州如何做好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建设?

    答:
    • 加强定点、亚定点医院和重症床位建设,按照目标要求建设到位,并配置相应设备,做好人员梯队安排。
       
    • 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规范医疗救治流程与管理。一是建立医疗救治网络体系。统筹全市医疗资源,畅通医疗救治服务渠道,开展分级分类诊疗,明确普通门诊、发热门诊、急诊就医、门急诊接诊流程,提高门急诊效率,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二是强化病房管理。明确病房管理机制,新入院患者、陪护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和应急处置预案,减少病房交叉可能;三是优化阳性病人处置。建立阳性病人的分级处置机制,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一般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收治。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有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根据病情收治到定点医院或亚定点医院。

    Q3.如何针对医疗薄弱环节补短板?

    答:
    • 加快方舱医院提标升级改造进度。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的新要求,做好全市方舱医院提标升级改造为亚定点医院,并配备一定的医疗救治设备设施,做好收治需要入院治疗的非重症患者的准备。
       
    • 加强重症的收治能力。增加重症床位的配置,包括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重症救治培训,提升重症处置能力。
       
    • 加紧发热门诊(诊室)扩容速度。实施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接诊能力倍增计划,通过扩充区域、增加诊间、增加医务人员等,扩大发热门诊(诊室)服务供给。
     

    Q4.目前医疗人员、医疗资源储备情况怎么样? 

    答:目前全市已经按照国家和浙江省有关要求,积极进行医疗资源和医疗人员的储备,包括定点、亚定点医院的设置、重症床位的设置,积极购买相应的设施设备,紧锣密鼓地部署和落实市级医疗救治设备、药品以及防护物资等的储备,迅速启动紧急采购程序,紧急采购一批呼吸机、监护仪、CRRT、ECMO等救治设备、急救车辆和治疗药品以及防护物资等,补充到市级定点医院、急救中心等,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急救治疗,提升市本级医疗救治能力。

    在人员培训方面,委托市重症质控中心,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重症救治培训,全面提升我市重症救治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
     

    Q5。如何保障急救电话畅通有效?

    答:
    • 加强急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急救综合站点建设,提高转运效率。二是加强救护车配备,按照国家要求配齐救护车。三是完善社区救治体系,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设置医疗救治专员。
       
    • 提升120电话受理能力。指导急救中心制定应急预案,通过增设120接听座席、储备第二梯队调度员、招募培训志愿者等方式,提升120电话受理能力,以便在电话量出现大幅度增长时能够及时增加受理席位,保障120线路畅通。

      • 实施分级收治:市民要掌握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新冠感染后的应对方法,需要到医院就诊时,可以乘坐私家车,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直达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 要正确认识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率不到万分之三,绝大部分新冠患者是无症状或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无需120转送,只有“急危重症”时才建议拨打120。
       

      Q6。目前已经开设了多少发热门诊?

      为配合当前疫情政策调整,优化发热诊室服务布局,满足广大市民就医需求,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目前杭州市已开设19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实现了应开尽开;已面向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进一步提升接诊能力。

      同时,每天监测汇总全市发热诊室接诊数据,根据数据变化趋势来分析研判市民就诊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人力配备,延长服务时间,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

       

      ·END·

      【有用就转发】
      来源“健康杭州”
       
2022年12月14日 19:13
浏览量:0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Email:571jkw@qq.com

 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健康知识,避免被“错误认知”,甚至一些“健康谣言”所误导,了解健康,认知健康,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