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血糖偏高的早期症状以及防控措施提示...
青少年血糖指标偏高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多饮、多尿:当血糖升高时,体内的渗透压会发生改变,这会刺激口渴中枢,导致青少年出现频繁口渴和多饮的症状。同时,由于血糖升高,肾脏滤过的葡萄糖增多,超出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导致尿中糖分增加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尿量增多(低龄儿童,提醒家长多注意)。
-
多食:由于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身体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会发出饥饿信号导致食欲增加。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总是吃不饱,食量较以往明显增大(注意区分因为玩耍活动量大而产生的正常饥饿感,控制无节制的零食量)。
-
体重下降:尽管食欲增加,但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青少年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体重胖了又下降可能已经比较明显的血糖指标异常了,尽量在更早的时候即开始过度发胖的时候关注预防,从而健康成长)。
-
视力模糊:血糖升高可能会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屈光度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区分于近视,可能血糖升高导致的视力模糊更倾向于散光?)。
-
皮肤瘙痒与干燥、黑棘皮症状:高血糖状态下,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皮肤容易受到细菌或真菌的感染,出现瘙痒、干燥、黑棘皮等症状(发生胰岛素抵抗时通常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处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过度,表现为皮肤颜色加深、干燥、粗糙,并伴有乳头状或绒毛状增生)。
(网络图,洗不干净的黑棘皮↑)
6.乏力与疲劳:高血糖状态下,身体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产生乏力感和疲劳感。
7.其他非特异性症状:部分青少年还可能出现轻度口渴、皮肤干燥、反复泌尿系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血糖指标偏高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且因人而异。因此,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青少年,应定期进行血糖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措施。
(网络图)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归纳如下:
一、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现状
-
患病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20-35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此外,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调研结果也指出,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
-
类型与特点: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主,这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并破坏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此外,随着儿童肥胖患病率的上升,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
-
健康影响:糖尿病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血糖水平,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眼部、肾脏、足部等多个器官的并发症。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发病早、带病生存时间长,且低龄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病情,这些都增加了疾病管理的难度。
二、青少年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健康饮食:青少年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而是选择更多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
-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绳、游泳等,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促进血糖代谢。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少年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平衡。
-
定期体检:青少年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检查,以及眼底、肾脏等器官的检查。这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
-
减少不良习惯: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综上所述,青少年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体重、作息、体检、不良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风险,维护他们的健康。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虑或症状持续,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