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于治疗 ,定期检查疾病早知道

身体无小事   健康是大事

试想如果能控制了肥胖,那常见的难治的病就会少一大半吧?

首页标题    健康常识    养生保健    试想如果能控制了肥胖,那常见的难治的病就会少一大半吧?
借鉴看待问题的思路,而不一定是照搬对待问题的工具,“以思想指导工具,而不是以工具指导思想”。

 

引子:

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两项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新研究显示,1990~2021年,全球成年人中肥胖患病率增长了一倍多,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患病率增长了两倍多。 试想如果能控制了肥胖,那常见的难治的病就会少一大半吧?

 

以下罗列和肥胖相关的最直接10种常见疾病、以及和肥胖次相关的10种常见疾病(分类不作先后及特别依据),让大家尽早认知重视,尽可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管控,细算一下健康账或者是经济财富账都是非常划算的一笔收益的账。

(网络图↑)

与肥胖直接相关的10种常见疾病(这些疾病的基本源头↓ 列举仅供提醒,可能还有其他分法)

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以下是与肥胖较为直接相关的10种常见疾病:

  1. 糖尿病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体重或腰围增加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者的咽部、气道附近有脂肪沉积增加,可导致上气道受到挤压,使得气道狭窄,容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 骨关节病
    :肥胖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负重关节如膝关节和髋关节,导致骨关节病的发生。体重每减少1kg,膝关节在步行时承受的峰值负荷减少约3-4kg/步(平地行走时,单腿承重可达体重的3-4倍)
  4. 高血压
    :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会升高。
  5. 高血脂
    :肥胖患者的代谢速度较慢,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容易升高,导致高血脂症。
  6. 动脉硬化
    :肥胖可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引发动脉硬化。
  7. 冠心病
    :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8. 脑卒中
    :肥胖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尤其是缺血型卒中(脑梗死)。
  9. 哮喘
    :肥胖可影响呼吸功能,增加患哮喘的风险。
    10.脂肪肝
    :肥胖可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聚,引发脂肪肝,影响肝脏功能。

 

与肥胖次相关的10种常见疾病(第一步没预防管控好的话,那就基本上要进行到这一步了,以下这些疾病的源头也和肥胖相关性很大↓ 列举仅供提醒,可能还有其他分法)

除了上述直接相关的疾病外,肥胖还与以下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1. 心血管疾病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2. 呼吸道疾病
    :肥胖可导致肺功能异常,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3. 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可增加胃食管反流病、胆石症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4. 癌症
    :肥胖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等。
  5.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女性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表现为月经不规律、不孕等症状。
  6.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肥胖与尿酸代谢异常有关,可增加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风险。
  7. 生殖功能障碍
    :肥胖可影响性激素平衡,导致生殖功能障碍。
  8. 肾脏疾病
    :肥胖可增加患肾病的风险,如肥胖相关性肾病。
  9. 骨质疏松
    :肥胖可能影响骨骼健康,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10.心理疾病
    :肥胖可能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为了预防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借鉴为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 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碳酸饮料等。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食欲和体重。

  2. 增加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同时,进行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3. 合理膳食计划平衡膳食结构,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食物分量。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6. 管理压力:学会放松自己,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

  7. 减少久坐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如散步或做一些伸展运动。

     

精准营养管理

    • 采用「手掌法则」:每餐1掌蛋白质+1拳主食+2拳蔬菜

    • 实施「211饮食法」:2份非淀粉蔬菜+1份优质蛋白+1份全谷物

    • 警惕「隐形糖」:加工食品每日添加糖<25g

 

接纳身体代谢真相:从下一餐开始,吃饭告别“胃比年龄年轻十岁”的执念...

 

医学监测指标

  • 腰围/身高比<0.5(亚太地区更敏感指标)

  • 定期检测内脏脂肪面积(CT值>100cm²需干预)

  • 关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8.5提示胰岛素抵抗)

     

    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是一个用于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简易指标,其计算公式和临床意义如下:

  • 体重下降5%可使TyG指数降低0.3-0.5单位。

(网络截图↑)

关键干预时机:当体重增长超过基础体重10%,或腰围年增长>3cm时,应立即启动系统干预。最新研究显示,早期减重5-10%即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58%,骨关节压力减少30kg/步。

以不同年龄段男女生理特点(肌肉量、激素变化、慢性病风险等)精细化营养摄入推荐

为何减肥、减重如此艰难?(提个醒:现在主流认为“微胖”属于较好的健康范畴)

预防肥胖相关疾病需要建立"代谢健康"概念,而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变化。建议采用WHO推荐的「5A」模式【Assess(评估)、Advise(建议)、Agree(同意/达成共识)、Assist(协助)、Arrange(安排随访)】这一模式旨在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提升健康水平,并进行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借鉴合理的方法,做好生命的防护!

健康管理的终极意义就是和时间赛跑,

不要让可控变成不可控,可逆变成不可逆。

 

2025年3月9日 09:30
浏览量:0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Email:571jkw@qq.com

 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健康知识,避免被“错误认知”,甚至一些“健康谣言”所误导,了解健康,认知健康,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