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减不下来?脂肪和肌肉的 “竞争战”,该换策略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少吃了米饭、戒掉了奶茶,还增加了运动,体重却纹丝不动?甚至偶尔多吃一口,体重就蹭蹭上涨?其实,这可能不是你 “不够自律”,而是身体里的 “脂肪摄取能力” 已经压倒了 “肌肉摄取能力”—— 就像两个争夺营养的对手,脂肪成了常胜将军,这时候光靠普通饮食调节,很难逆转局面。
脂肪和肌肉的 “营养争夺战”:赢的总是脂肪,减脂就难了
身体吸收的营养(比如热量、氨基酸),会优先供给 “更强势” 的组织。当你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时,肌肉会慢慢流失(肌肉量少了,对营养的 “需求信号” 就弱了),而脂肪细胞却会变得 “贪婪”—— 它们的摄取能力会增强,甚至会 “抢” 走本该供给肌肉的营养,变成更多脂肪囤积起来。
这时候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
脂肪摄取能力>肌肉摄取能力 → 吃进去的营养更易变成脂肪 -
肌肉越来越少 → 基础代谢下降(消耗热量的 “发动机” 变弱) -
哪怕少吃,身体也会优先 “保住脂肪” → 减脂越来越难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 “胖了之后,喝水都长肉”—— 不是水的错,是身体的营养分配机制已经偏向脂肪了。
普通饮食调节为什么 “打不赢”?
很多人减脂只盯着 “少吃碳水、少吃油”,但这是 “被动防御”。当脂肪摄取能力占优势时,身体对营养的 “分配权” 在脂肪手里:
-
就算你少吃,肌肉会先被分解(因为肌肉 “抢不过” 脂肪,身体觉得 “留着没用”) -
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脂肪会立刻 “抓住机会” 囤积,比之前更 “警惕”
这时候,单纯靠 “少吃” 不仅难瘦,还可能掉肌肉、气色变差 —— 因为你没解决核心问题:把 “营养分配权” 抢回给肌肉。
换个策略:用 “蛋白肽 + 益生菌” 帮肌肉 “夺回主动权”
想要逆转竞争关系,关键是 “强化肌肉、削弱脂肪优势”。而益生菌和动植物蛋白肽的组合,刚好能精准打击这个痛点:
1. 小分子蛋白肽:给肌肉 “快速补给”,增强 “竞争力”
普通蛋白质需要消化分解才能被肌肉利用,在 “营养争夺战” 中反应太慢。而小分子蛋白肽(比如胶原蛋白肽、大豆蛋白肽)能直接被肌肉吸收,就像给肌肉 “空投营养”,让肌肉快速获得修复和生长的原料。
肌肉变 “强壮” 了,对营养的 “需求信号” 就会增强,自然能从脂肪手里抢回更多营养。
2. 益生菌:调节肠道,让脂肪 “没那么能抢”
肠道菌群失衡时,某些 “坏菌” 会促进脂肪合成,还会让身体更渴望高糖高脂食物(帮脂肪 “囤货”)。益生菌能抑制这些 “坏菌”,减少脂肪囤积的 “助力”;同时改善肠道对营养的吸收效率,让吃进去的蛋白肽更精准地流向肌肉,而不是被脂肪 “截胡”。
3. 双管齐下:从 “被动少吃” 到 “主动代谢”
当肌肉摄取能力增强、脂肪摄取能力减弱,身体的代谢逻辑会彻底改变:
-
肌肉变多 → 基础代谢提高(哪怕躺着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
脂肪 “抢食” 能力下降 → 吃进去的热量更易被消耗,不易囤积
这时候,你不用再靠 “饿肚子” 减脂,而是靠身体的 “主动代谢” 维持好状态。最后提醒:换策略不是 “瞎吃”,这 2 点要记牢
蛋白肽别过量:每天蛋白质(含蛋白肽)总量控制在 1.2-1.6g/kg 体重(比如 60kg 每天 72-96g),或由营养专业医生评估给出具体建议量,过量会给身体添负担。 我们每天需要有效摄入多少蛋白质才合适?
搭配 “肌肉激活”:蛋白肽是 “原料”,适度运动(比如力量训练)是 “信号”—— 告诉身体 “肌肉有用,需要更多营养”,能让蛋白肽的效果翻倍。 如果你的减脂一直卡在 “平台期”,别再怪自己 “不够坚持” 了 —— 可能是脂肪和肌肉的 “竞争关系” 没逆转。试试用蛋白肽给肌肉 “加码”,用益生菌给脂肪 “降势”,换个策略,或许会发现:原来减脂可以不用那么煎熬。
👉 图文内容中融入“AI”支持共创,仅供学习借鉴。
→肠道与肌肉的秘密:给自己3个月,揭开慢性病改善的关键密码
服务支持:【营养师支持:康老师;健康支持:田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