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于治疗 ,定期检查疾病早知道

身体无小事   健康是大事

这种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很多糖友都忽略了,直到脚烂了才去看病……

首页标题    健康常识    养生保健    这种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很多糖友都忽略了,直到脚烂了才去看病……

糖尿病,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慢性病,本身虽不直接致命,但它的并发症却可能悄悄“偷走”健康。其中,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在联合国糖尿病日,我们一起来了解糖尿病足,学会防护。

 

一、糖尿病足

不只是“脚出了点小毛病”

 

糖尿病足不是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糖尿病导致足部神经、血管病变后,引发的感染、溃疡、坏疽(组织坏死)等严重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占所有非外伤性截肢者的50%以上!更可惜的是,很多人直到脚烂了、变黑了才去看病,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实,前期花一点时间做好预防,比后期截肢、长期治疗的痛苦和花费划算太多—这是最明智的健康投资。

 

二、这些人要警惕

糖尿病足找上门

 

如果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就属于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必须格外留意双脚:

 

1.患糖尿病超过10年;

 

2.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比如空腹血糖经常高于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高于11.1毫摩尔/升);

 

3.曾经有过足溃疡、受过足部外伤;

 

4.脚型不正常(比如大脚趾外翻、脚趾弯曲像锤子、扁平足、高弓足);

 

5.足部皮肤有问题(比如老茧很厚、长鸡眼、皮肤干裂、脚气反复);

 

6.脚感觉变差(麻木、刺痛、对冷热疼痛不敏感,像“戴了厚手套”);

 

7.脚摸起来发凉、脚背脉搏变弱或摸不到;

 

8.已经患有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并发症;

 

9.有吸烟、酗酒的习惯;

 

10.老年人、视力不好或独自生活者。

 

三、糖尿病足日常防护

“五大要点”

 

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把防护融入日常,坚持做好这五件事。

 

 控好血糖:从根上减少伤害

 

稳定达标的血糖,是预防足部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神经不“失灵”、血管不“堵塞”,脚才不容易出问题。

 

1.按医嘱用药:按时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千万别自行调整剂量。

 

2.定期查血糖:定期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了解血糖水平。

 

 选对鞋袜:避开“伤脚”的头号元凶

 

不合适的鞋袜是导致足部损伤的首要原因,选对了就能减少一半的风险。

 

1.选鞋子:挑柔软、透气、鞋内没有硬接缝的(比如布鞋、软皮鞋、运动鞋)。鞋头要宽敞不挤脚,鞋底厚实有弹性,后跟稳固。鞋子长度比最长的脚趾长1-2厘米,宽度、高度都要合适。穿鞋前一定要伸手进去摸一摸,防止鞋里有沙子、小石子、钉子等异物。

 

2.选袜子:穿吸汗、透气的棉质或羊毛袜,最好选浅色的,以便及时发现脚出血、渗液。袜口要宽松,别穿有紧绷橡皮筋的。运动30分钟后就脱袜检查,看看脚有没有磨红、起泡或破溃。袜子每天都要换。

 

 每日查脚: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一步

 

每天花5分钟查脚,能早发现问题、早处理,避免小伤变大病。

 

1.检查时机:白天光线充足的时候查最好,睡前洗脚后查也很方便。

 

2.检查部位:脚背、脚底、脚趾缝、脚后跟和指甲边缘,不放过任何角落。

 

3.检查内容:看皮肤有无破口、水疱、干裂、红肿、溃疡;看颜色有无发白、发紫、发黑;摸一摸有无局部过冷、过热;看趾甲有没有涨到肉里(嵌甲)、有没有灰指甲;看老茧、鸡眼的大小、颜色有没有变化。

 

4.辅助工具:如果弯腰困难或视力不好,可以让家人帮忙查,或用长柄镜子照看脚底。

 

 正确护脚:避开这些“坑”

 

1.清脚与保湿:每天用低于37℃的温水洗脚(用手肘或温度计测试,别凭脚的感觉—糖尿病足患者脚感觉迟钝,容易被烫);泡5-10分钟就好;用中性肥皂洗,别用刺激性强的沐浴露。洗完用柔软的浅色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缝(一定要擦干,不然容易滋生细菌);擦干后马上涂保湿霜或润肤露,防止皮肤开裂。

 

2.剪趾甲:洗脚后趾甲变软时修剪最好;平着剪,不要剪太短,尤其不要剪伤两侧的角,以免形成嵌甲导致破损和感染;剪完用指甲锉将边缘磨平滑。

 

3.处理老茧、鸡眼:应请专业医生或足病师处理。切勿自行用剪刀、刀片或鸡眼膏处理,这极易造成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远离这些“伤脚”行为

 

1.别盘腿坐、别跷二郎腿(会压到腿部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2.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不要光脚走路(容易被扎伤、磨伤)。
 

3.别用热水袋、电热毯、暖脚壶直接暖脚,也别靠取暖器太近(脚感觉迟钝,容易烫伤)。想保暖就开空调调节室温,或穿宽松的厚袜保暖。

 

4.别用脚直接碰治疗鸡眼、老茧的化学药品(会腐蚀皮肤)。

 

四、出现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脚出现以下任何一种迹象,都别抱侥幸心理,马上找糖尿病专科医生或足病科医生帮助。

 

1.新出现的破口、水疱、割伤或溃疡(哪怕很小)。

 

2.脚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可能是感染了)。

 

3.趾甲长到肉里(嵌甲)、灰指甲加重。

 

4.脚的颜色变白、变紫、变黑。

 

5.老茧、鸡眼出血、流脓。

 

6.不走路、休息时也觉得脚疼或麻木、刺痛感加重。

 

7.脚摸起来明显发凉,脚背脉搏摸不到。

 

糖尿病足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您并非孤军奋战,科学的预防知识就是保护双脚的“盔甲”。从今天起,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您的双脚,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坚持,就能让双脚远离糖尿病足的威胁!/健康科普

 

作者:慢病中心 李剑虹、毛凡、单亦文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2025年11月14日 16:47
浏览量:0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Email:571jkw@qq.com

 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健康知识,避免被“错误认知”,甚至一些“健康谣言”所误导,了解健康,认知健康,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享受健康!